城头击鼓传花枝

频道:情感 日期: 浏览:21

传花枝-----词牌名C部—28

《传花枝》这个词牌名是从古代的酒宴上的酒令演变而来的。所谓酒令,是酒席上的一种助兴游戏,一般是在席间推举一人为令官,余者听令轮流说诗词、联语或其他类似游戏,违令者或负者罚饮,所以又称“行令饮酒”。酒令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酒文化。饮酒行令,是中国人在饮酒时助兴的一种特有方式。酒令由来己久,最早诞生于西周,完备于隋唐。

城头击鼓传花枝

我国的酒令五花八门,大致分雅令和通令两大类。见于史籍的雅令有四书令,花枝令、诗令、谜语令、改字令、典故令、牙牌令、人名令、快乐令、对字令、筹令、彩云令等。酒令雅令的行令方法是:先推一人为令官,或出诗句,或出对子,其他人按首令之意续令,所续必在内容与形式上相符,不然则被罚饮酒。行雅令时,必须引经据典,分韵联吟,当席构思,即席应对,这就要求行酒令者既有文采和才华,又要敏捷和机智,所以它是酒令中最能展示饮者才思的项目。

东晋穆帝永和九年(353年)的三月三日,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聚集了41位当时的名士,他们饮酒作诗,谈天说地。经提议,大家在曲折的小溪旁边依次落座,将一只木制酒杯放在溪水中随波逐流,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喝下这杯酒,然后即席吟一首诗,这就是著名的雅令“曲水流觞”,是中国酒令文化的阳春白雪。最后这些诗稿集中起来由王羲之书写成册,名之《兰亭集》。而王羲之所做的序言,即后世最为著名的《兰亭序》贴,成为书法“国宝”。

城头击鼓传花枝

“传花枝”在唐代叫“击鼓传花”。具体玩法是:以一枝花朵为传递之物,众人围坐,一人蒙目或者于屏风后击鼓,众人在鼓声中依次传递花朵,鼓声停止时花在谁手里谁为输家,罚酒一杯,有的还要作诗一首。这种酒令至今还在流行。花枝令,是一种击鼓传花或彩球等物行令饮酒的方式。唐诗中关于“击鼓传花”的诗句不胜枚举,如如唐代无名氏诗云:“城头击鼓传花枝,席上抟拳握松子。”白居易的《就花枝》诗曰:“就花枝,移酒海,令朝不醉明朝悔。且算欢娱逐来,任他容鬓随年改。”五代宋初时期的徐铉《抛球乐辞》:“灼灼传花枝,纷纷度画旗。不知红烛下,照见彩球飞。”可见唐人饮酒击鼓传花递球的场面何等热闹。

唐代传奇故事也有关于雅令的动人故事。据《申屠澄》记载:布衣秀才申屠澄赴任县尉,风雪阻途,夜投茅屋。好客的主人烫酒备席,围炉飨客。风流才子申屠澄举杯行令:“厌厌夜饮,不醉不归”,引用《诗经》句行雅令。不料话音刚落,坐在对面的主人之女就咯咯笑了起来,说:“这样的风雪之夜,你还能到哪里去呢?”说完,少女多情地看了申屠澄一眼,脱口出令:“风雨如晦,鸡鸣不已”。申屠澄听后,惊叹万分。他知道少女是用《诗经·郑风·风雨》里的诗句,隐去“既见君子,云胡不喜?”后两句,说明少女已含蓄而巧妙地向他表达了爱慕之意。于是,申屠澄向少女的父母求婚,喜结良缘。

城头击鼓传花枝

在宋代,行酒之前必先请一位才色双绝的艺妓担任“录事”,实为仲裁。行酒进程,担任监酒的艺妓还要停止需求的客串,相当于明天的节目掌管人。先由酒客公推出一个肇端执花者,唱一句词,传一次花。有的行酒者拜托艺妓传花,有的行酒者拜托艺妓唱词:“我有一枝花,斟上些儿酒。唯有花心似我心,几岁长相守。满满泛金杯,重把花来嗅。不愿花枝在我旁,付予他人手。”举措慢者肯定遭罚。宋代的行酒游戏非常兴盛,上至君王,下到苍生,无人不会,无处没有。就连有正人君子之称的司马光也难免“轻辞丽句”:宝髻松松挽就,铅华淡淡妆成。轻烟翠雾笼。飞絮游丝无定。相见争如不见,有情何似无情。笙歌散后酒初醒。深院月斜人静。”

胡仔《水龙吟·以李长吉美人梳头歌填》词云:“理云裾下阶,含情不语,笑折花枝戏。”赵长卿《临江仙》序云:夜坐更深,烛尽月明,饮兴未阑,再酌,命诸姬唱一词,也就是宋人所说的群唱或合唱。词云:“满倾蕉叶,齐唱传花枝”。由此可知,传花枝不仅仅是个人才艺比拼,也是集体才艺展示。

城头击鼓传花枝

柳永《传花枝》为拗句体,故《词律》《词谱》皆不收,《全宋词》注为入大石调,现录如下:

平生自负,风流才调。口儿里、道知张陈赵。唱新词,改难令,总知颠倒。解刷扮,能[口兵]嗽,表里都峭。每遇着、饮席歌筵,人人尽道。可惜许老了。

阎罗大伯曾教来,道人生、但不须烦恼。遇良辰,当美景,追欢买笑。剩活取百十年,只恁厮好。若限满、鬼使来追,待倩个、掩通着到。